在MBA联考中,不同的知识点可以有相同的题型,同理,不同的题型也可以对相同知识点进行考察。用知识点解题只是学习初期的要求,训练的期望结果是通过题型找准感觉快速解题,这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取得,以下七类必考题。
一、削弱题
由于逻辑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批判性思维”,所以削弱题是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
由于考试中往往要求大家找“最削弱”、“最质疑”,所以必须读完所有选项后加以比较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不能贸然选择,比较原则主要有下面两条:
事实性削弱(反例、数据、数学思维)>因果性错误(因果倒置等)>他因而上述各点的考试频率正好相反。
上述规律有时并不明显,但实际做题时,只要有对选项加以比较思维,削弱强度一般都可以顺利区别。
例1.美国的一个动物保护组织试图改变蝙蝠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存在的恐怖形象。这个组织认为,蝙蝠之所以让人觉得可怕和遭到捕杀,仅仅是因为这些羞怯的动:物在夜间表现得特别活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对上述动物保护组织的观点构成最严重的质疑?
A、蝙蝠之所以能在夜间特别活跃,是由于它们具有在夜间感知各种射线和声波的特能力。(无关)
B、蝙蝠是夜间飞行昆虫的主要捕食者。在这样的夜间飞行昆虫中,有限多是危害人类健康的。(诉诸感情)
C、蝙蝠在中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同样被认为是一种恐怖的飞禽。(支持)
D、美国人熟知的浣熊和中国人熟知的食蚊雀,都是些在夜间特别活跃的羞怯动物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并没有恐怖的印象。(反例)
E、许多视觉艺术品,特别是动画片丑化了蝙蝠的形象。(它因)
二、前提题、加强题(支持题)
1)找前提分别涉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预设和三段论、对应方法如下:
充分条件:代入验证。
必要条件、预设:反证,“无之必不然”。
三段论:公式法。
另外,数学计算,数字论证也可以作为支持的手段
例10.中世纪的阿拉伯人有许多古希腊原文的手稿,当需要的时候,人们就把它译成阿拉伯语。中世纪的阿拉伯哲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诗论》非常感兴趣,这种兴趣很明显并不被中世纪的阿拉伯诗人所分享,因为一个对《诗论》感兴趣的诗人一定会想读荷马的史诗,亚里士多德就经常引用荷马的诗句。但是荷马的诗一直到现在才被译成阿拉伯语。
下面哪一项,如果成立,能最强有力地支持上述论证?
A.有一些中世纪的阿拉伯翻译家拥有荷马诗的希腊原文手稿。(必要条件)
B.中世纪的阿拉伯的系列故事,如《阿拉伯人的夜晚》,在某些方式上与荷马史诗相似。
C.除了翻译希腊文外,中世纪的翻译家还把许多原文为印第安语和波斯语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语。
D.亚里士多德的《诗论》经常被现代的阿拉伯诗人引用和评论。
E.亚里士多德的《诗论》的大部分内容都与戏剧有关,中世纪的阿拉伯人也写戏剧作品,并表演它们。
三、评价题
较为经典的,“评价”=“削弱”+“加强”,即提出一个问题,其答案的“是”与“否”,正好是“削弱”与“加强”。
例18、据一项统计显示,在婚后的13年中,妇女的体重平均增加了15公斤男子的体重平均增加了12公斤。因此,结婚是人变得肥胖的重要原因。为了对上述论证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为什么这项统计要选择13年这个时间段作为依据?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时间段,例如 为什么不是12年或14年?
B、在上述统计中,婚后体重减轻的人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占多大的比例?
C、在被统计的对象中,男女各占多少比例?
D、这项统计的对象,是平均体重较重的北方人,还是平均体重较轻的南方人?如果二者都有的话,各占多少比例?
E、在上述13年中,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单身男女的体重增减状况是怎样的?